✨✨ ✨
【疫情下的選擇】- 沈默之中,蘊含著力量,你是唯一可以決定行動,或者不行動的人。
居家防疫72天,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,雖然身體跟行動受限,卻有著更多自由的時間去和 周邊的人相處,打從高中畢業後就離開家裡,經歷種種考試、校園、役期生活、研究所後到職場工作,很少可以跟家人有長時間的相處。
2019 爆發 武漢肺炎 (Covid-19 ) ,2020在世界慌亂的腳步中,台灣 反而度過相對安穩的一年,就自己的工作來說,雖不是沒有影響,但還是能正常工作,即使有些學生擔心疫情而停止出門上課,但其實多數學生還是願意繼續上課。
2021 五月的某個週六,早上三堂課上完的時候,感覺氣氛不太對,站在櫃檯的老闆也跟同事們說,今天工作到中午,下午的課程我們會通知學生,告知今天暫停一次,現在回想起來, 當時的我還天真地想著這個月的業績怎麼辦呢?
曾經天真地以為大概數週的時間,也許就有機會恢復正常了吧? 事與願違也是一種常態吧。
這段日子以來,許多人經歷了未曾體驗的生活方式,包含我自己 ,在疫情下的時空裡,焦躁不安的情緒常常也會出現,我也猜想可能很多人都會有,但如果只是沈溺在這些負面的情緒當中,通常不會讓你生活的更好、或者感覺更好。
既然多了這些時間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,那就嘗試去體驗和了解看看。
在疫情之下,被限制的過程中,有時我也很好奇大家都會如何度過或者嘗試哪些很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生活中需要習慣家人間不同的作息方式,也開始學習理財投資股票、開始自己做菜、洗碗盤、整理廚房、洗衣服(衣服少就用手洗)、整理房間、空共區域、廁所、幫植物澆水、練習開車、帶狗去散步、拉屎、陪他們玩,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,卻也能看出一個人做事的方法跟心態。
我一直不擅長整理物品,面對問題的時候也容易失去耐心,但藉由這些日常的事情,慢慢去練習我的耐心,去觀察自己的感覺,去理解別人的情緒,以及這個環境給你的感覺。
人類天生就是群體的社會動物,當我們卸下原本的工作之後,我還會剩下什麼? 我們不等於工作,也不等於興趣,那會是什麼呢? 這個答案可能只有自己能夠深入探索。
最後分享一首最近很常聽的歌
#小男孩樂團 #我的驕傲
Believe in your own abilities . Thrust this moment . Time to harvest will soon arrive in the next season .
-Camiel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❇️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內容❇️
➡️可以想想這些日子給你的感覺
➡️試著每天寫下三件感恩的事
.
.
.
#共勉之
#疫情下的選擇
#被限制的選擇
#陽台 #運動 #訓練 #舒壓 #陽光 #生活 #心流 #體驗 #分享